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辛向阳 设计问题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2023-08-26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交互设计的对象:行为的设计

设计在传统意义上一般被理解为造物,也就是对物的设计。交互设计则不同,是在创造“行为”,它也需要物,但只是把物当作实现行为的媒介。

作者通过三个与手机和操作系统相关的例子,说明交互设计和传统产品设计间的区别。交互设计改变了以往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空间设计中以物为对象的传统,直接把人类的行为作为设计对象。

交互设计师更多地关注经过设计的、合理的用户体验,而不是简单的产品功能。这样消费者获得的不只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以产品作为媒介的一个完整的服务平台。

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区别

交互行为五要素:人、动作、工具或媒介、目的、场景

交互设计的对象定义为行为:creating and supporting human activities through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products (通过产品的媒介作用来创造和支持人的行为)。

                                                                                                ——Richard Buchanan

根据以上的交互行为5要素,定义一个新的交互设计往往需要从重新确定参与者、定位行为动机、规划行为过程、谋求新的手段、营造新的场景和环境等角度来入手。

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Yahoo VS Flickr

Yahoo与Flickr主页对比

Yahoo主页至少同时使用了一下几种方法来组织复杂信息:

- LATCH方法:Location、Alphabet、Time、Category、Hierarchy

- 信息组织法中的分类法

- 层级划分

- 按时间排列

Flickr主页才用了不同的设计思路:

       中心位置“Upload”、“Discover”、“Share”三个醒目的入口显然不是某种信息分类方法而设定的板块,它们是根据用户三种典型行为来设置的。来到者这个网站上的用户首现想到的就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浏览有哪些图片。设计师将各种用户的不同行为通过用户研究以典型用户行为呈现在主页上,最大限度地契合主流用户可能的、理想的行为路径。

行为逻辑与物理逻辑

物理逻辑:强调物的自身属性合理配置的决策依据

行为逻辑:合理组织行为作为决策依据

Yahoo关注的是物(虚拟的信息),所以关注对物属性的合理组织,遵循的是物理逻辑;

Flickr关注的是行为,根据用户的行为、目的和习惯来规划行为过程,遵循的是行为逻辑。

作者用复印机的例子说明物的逻辑即使再强大,但是如果不能与用户的行为逻辑相吻合的话,用户就会付出极高的学习成本,从而影响了产品的用户体验。

功能型用户界面设计和行为型用户界面设计

前者强调使用物理逻辑组织页面,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的;后者强调用户体验,用行为逻辑来组织页面

作者用冰箱的例子说明: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可能在大脑中呈现一个完整的功能架构,也很少会在全面了解信息架构后进行操作。在每一个决策时刻,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往往是一条路径上的简单选择,包括退出。

信息架构的自身的复杂程度和用户使用的复杂程度是根据不同的逻辑思维判断的。

结语

用户行为本身首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行为逻辑的提出并非期待寻找行为流程自身的某种科学的甚至机械式的逻辑联系。

而是强调以行为作为界面设计的本体,对界面设计的考量依照具体任务的流程合理性和用户体验

“讲故事”

在合适的“场景”、运用合适的“手段”、合理地组织“人”以及他们的“行为”,从而实现某种合理的“目标”。

能够很好的演示交互设计成果。

20世纪后半叶,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成功地把对人的认知、行为等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成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和方法,包括概念模型、反馈、限制因素、启示(Affordance 预设用途)。这些都是从用户心理、认知和行为等角度对设计提出的要求。

交互设计需要发展自己的语言词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